作为美国的“二把手”,万斯的这番讲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比如说,美国《新闻周刊》就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对“特朗普外交政策最清晰的阐述”;前美国国安委反恐部门主管阿里则表示,万斯的讲话“标志着特朗普新任期的战略转型”;美国智库研究员戴维斯也指出,万斯“开始理解战争的现实”,值得“持续关注”。那么,万斯的这番讲话,到底透露了多少重要讯息,对未来国际局势会造成何种影响?
首先,万斯的讲话,证实了“美国独霸”时代的结束。今年2月份,美国著名国际关系专家米尔斯海默与俄罗斯知名政治学者杜金,举行了一次重要的战略对话,双方一致认为“多极化”已经实现,哪怕美国依然还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国家,但目前全球已经出现了“三巨头”,按实力排列,分别是美中俄。现在万斯承认“美国绝对主导的时代已经结束”,说明美国“独霸”已经成为过去,多极化到来了。
其次,万斯的讲话,证实了美国开始“战略收缩”。在演讲中,当着一干美国海军毕业生的面,万斯怒批往届美国领导人,称他们“过度强调对外干涉”,浪费了大量的战略资源和精力,而其干预行为“与美国的核心利益关联甚微”。特朗普上台之后,也曾不止一次表示,要终止对别国的干预行动,放弃在全球推行美式民主,不再“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很显然,特朗普、万斯的讲话预示着美国的“战略转向”。
最后,万斯的讲话,透露出美国的战略收缩,是为了“憋大招”。万斯指责美国的往届领导人“没有花精力应对中国等实力相近竞争对手的崛起,反而追求他们自认为对美国而言轻而易举的任务”。特朗普在西点军校赤裸裸地表示,“优先保卫所有国家的日子结束”,“我们的军队将专注于核心任务:粉碎美国的对手,杀害我们的敌人”。很显然,美国的战略收缩就是为了专心对付中俄,是为了“憋大招”。
因此简单地说,万斯的表态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中俄崛起了,我们美国已经不行了,不能独霸了,要战略收缩,憋大招专门对付中俄,尤其是中国”。那么,这是特朗普政府的“确定政策”吗,要知道《华尔街日报》就表示,特朗普总统的政策“难以保持连贯,朝令夕改是常态”。应该说,“战略收缩”符合美国霸权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不得特朗普“三心两意”,原因很简单,超级大国基本达到了“扩张极限”。
任何帝国都有一个扩张的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向内坍塌或者发生衰退,比如说,罗马征服日耳曼,其基础与军事设施的建设就远超本地税收收入;英国占领非洲,每年的管理费就高达8万英镑,是收益的2倍多;清朝扩张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后,由于治理成本过高,不得不将大量资源向边疆倾斜,加剧了中原的民生凋敝,是引发太平天国运动等内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虽然没有众多的海外领地,在版图成型后也不刻意追求领土扩张,但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不断挑起战争,积极进行国家干预,导致全球分布800多个军事基地,其扩张成本一样高昂,尤其是在中俄崛起的背景下,势必进行“战略收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特朗普上台之后,撮合俄乌谈判,推动中东和解,就是为了“集中精力”重返亚太,减轻美国在各个方向的“压力与负担”,以便“全力对华”。
因此,虽然特朗普的确有“朝令夕改”的毛病,但美利坚帝国走到现在,面对中俄尤其是中国的“严峻挑战”,“战略收缩”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是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客观现实与美国霸权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不是特朗普可以随意拿起或放下的,换言之,“谁上都一样”。当然,特朗普的“战略收缩”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比如说,敲诈盟友,甚至“吃窝边草”,要拿下格陵兰岛,但这不改变“战略收缩”的本质。